2)第272章 安国之策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朕洗耳恭听,吴卿请言。”

  吴质抚须微思,说道:“陛下,安国之策有其二,在内重用贤臣能吏,抑制虚浮不实之风;在外屯兵险要,示敌以弱。”

  “卿可否详细说之?”曹叡好奇地问道。

  吴质整理思绪,缓缓说道:“国内官吏虚浮不实者众多,常有利欲熏心之辈,急于富贵,趋炎附势,难以为之重用,用之则误国,陛下应当抑制而不录用。如何晏与毕轨及邓飏、李胜、丁谧等人。”

  吴质瞄着曹叡,见其一脸认同,继续说道:“西蜀国相诸葛亮观之,其治政亲力亲为,我大魏司空虽有国相之名,但难担大任,无国相之才,而且身处重任,却不亲为政事。陛下应当贬斥,提拔重用能干之官,予以重任。”

  曹叡微微点头,认真问道:“卿所言有理,陈司空不堪重任,不知谁可为国中重臣?”

  “臣以为大将军(司马懿)可为社稷之臣,大将军为先帝(曹丕)重臣,先帝出征时,皆留大将军于国内理政。届时先帝东征,大将军抚军当为总西事;先帝西讨,大将军抚军当总东事。”

  吴质一脸认真,侃侃而谈,说道。

  “大将军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其忠智至公,乃是社稷之臣,陛下日后可托付大事于大将军!”

  曹叡缓缓点头,赞许说道:“诚如吴卿所言,大将军可为我大魏忠臣,应当重用。司空虽为有大才,但常空谈而不亲为。”

  “陛下可于农时,劝农耕种,以彰显陛下惜农之举。”吴质继续说道。

  “善!”曹叡说道。

  “至于军事,臣以为西蜀、东吴各有险要,皆难急下,不若派遣重臣,镇守边境,修缮城池,示敌以弱,让敌来攻,消耗其国力。待休养生息,二十年后,中原人丁兴盛,人口倍之蜀、吴二国,届时再举大军进攻,则天下可安。”

  吴质感慨激昂,陈述着自己的安国之策,说道。

  “如西北以大司马为主,辅以右将军(张郃),令其重兵把守险要,让诸葛亮举兵进攻,消耗西蜀国力;荆州以大将军为主,救援各州,使陆逊不得北犯;江淮以征东将军为帅,听其言,修缮合肥新城,示敌以弱,引诱东吴来犯,寻找阵战良机,破之。”

  曹叡静心倾听,沉思少许,问道:“防守东吴,我军守合肥、襄阳即可。不知防守西蜀当守何地,目前诸葛亮欲举兵进犯凉州,不知如何以对?”

  吴质抚须沉吟,说道:“以西北目前局势而言,非守一、二地便可得安稳,特别是凉州又离雒阳有数千里之遥,把守艰难,应当因地制宜,且看大司马、右将军如何安排军事。”

  顿了顿,吴质说道:“陛下若不畏谣言,或可仿武帝迁汉中之民至关中,凉州若无民,西蜀得之无益。”

  闻言,曹叡面露不悦,说道:“弃凉断不可行,西北已失陇右,若再弃凉州,天下之人如果看待于朕。”

  吴质也不再多说,苦笑说道:“臣失言,望陛下恕罪。”

  曹叡摆了摆手,说道:“卿之言,不可对外说之。”

  “臣谨记!”吴质恭敬应道。

  曹叡微叹一声,以他的军事眼光,如何不知现在西北局势。西蜀占据上风,曹魏处于守势。

  凉州复疆不久,数年前又经河西之乱,曹魏顾忌不敢对凉州豪强、士族深入整顿,如今面临蜀汉来夺,防守起来十分艰难啊!

  弃凉,将百姓迁入关中,届时蜀汉夺凉,面对曹魏相让的上千里无主之地,也是无用。

  计虽好,但却不适合于朕!

  曹叡现在也只能将期望放在曹真、张郃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在劣势中,把守住凉州。

  有趣的事,三月后司马师与吴质之女定亲。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