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7章 成事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7章成事

  北都,邺都。

  敞亮的宫殿内,曹爽、司马懿等几人在殿中端坐,商讨大魏接下来的国政安排。

  由于邺城与洛阳相距不远,花了一个月左右,曹魏高层便大体上完成了迁移的事务,唯有细枝末节需要处理。

  当然能如此迅速地完成迁都,与邺都本身设施的齐全,府衙的完备有莫大的关系。

  与当今衰弱的临漳县不同。自春秋起,邺城因其出众的地理位置被齐国看重,齐桓公时期修筑城池以为拒敌,邺城就开始兴盛。发展至战国时,邺城北遏韩国,东据赵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魏文侯又以邺城作为陪都,成为魏国北部重镇。

  历经两汉,因河北北面毗邻鲜卑、乌桓、匈奴等游牧民族,百姓善武,有赵国胡服骑射之风,且产出的弓弩的锋利,即所谓刘秀口中的“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

  后汉末年,因邺城乃是冀州南大门,又是太行山的东西枢纽,亦是扼守黄河平原,进而西进河洛、南下中原的战略要地,故袁绍以邺城为核心统治河北。

  在曹操击败袁绍后,占据河北,受封为魏公。曹操将实际的根据地从许昌迁至邺城,并试图以都城规格打造邺城,以彰显曹魏势力的正统地位,并为取代汉室而做准备。

  首先,曹操割河内郡、东郡、钜鹿郡、广平郡、赵国所属的部分县归属魏郡(邺城所在),加上魏郡原有的十五县,共二十九县,乃冀州最大的郡。

  其次,由于中原纷乱多年,人口大量减少。曹操鼓励曹氏子弟、大族向邺城移民,甚至在攻克汉中、武都后,还从汉中、武都迁部分百姓至邺城。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至如今邺城所辖人口二三十万之众。

  最后,曹操营造邺城宫殿,其宫殿的代表之一便是铜雀三台(注①)。作为建安文学的发源地,大量的曹魏高层的子弟,或多或少都在邺城呆过,众臣并不陌生。

  因此实际来看,曹魏迁都邺城,不看政治影响,不过就是换一个地方办公,其中差别对于个人而言并非很大。

  夏侯玄看着各地州郡上长官的名单,不由面露担忧。

  曹爽见状,出声问道:“不知中领军所忧何事?”

  夏侯玄没有作答,脸色微有凝重。曹爽再次追问道:“中领军可畅所直言,此殿内非有外人,皆是可信之人。”

  夏侯玄瞄了眼一脸亲和的司马懿,认真说道:“今天下各州郡,其刺史、郡守,如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政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如今宗室子弟,无一人能居其中,能可以任职。”

  “我大魏承汉命二十余年,治下臣民尚有未归一者。然天下三分,西贼猖狂,难以遏制,刺史、郡守若献城而降将无人可制也。今若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