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三十一章 帝王之政_帝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炼长生丹到害人害己,都因此而生。”

  写到这里,寥寥数字,却精炼万分,写出了核心理念,把这三教的缺陷说得清楚明白,到此为止,甚至已经是一篇奇文了。

  字在精而不在多,正如前朝曾有一次科举,仅仅凭借着八个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便成为科举状元,名动天下。

  不过对楚云亭来说,这仅仅只是点题破题而已,还不足以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理念。

  点题破题之后,他必须要指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是替帝王答,如何治理三教,如何治理国家。

  这才是文题里的真正之义。

  一时间,楚云亭笔走龙蛇,精神如同恒河沙数一般,闪烁浩如云海:“圣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同,取自君子和而不同;不相,取自有教无类。所以圣人之道,从来都是包容万千,如同大海涛涛,不会去强迫一致,允许众道分立,这也是佛道儒三者并立这么多年的缘故。”

  这是楚云亭对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解释。

  他往昔之时阅读众书,读书万遍,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会。

  许多人都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若是不同,就不必在一起筹划,但若是这样,这就是把圣人之道当成一种小道,私道。

  这甚至是违背和而不同的本义。

  论语里提及君子和而不同,是指保持和谐关系,不必苟同对方,而不相,便是无类,有教无类,无论任何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而教。

  所以这句话,在楚云亭的理解,便是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是楚云亭的理论精髓,只从断句的位置,便可以见得分明。

  随后,楚云亭更是文字浩荡,奔腾呼啸,写出了最后几句:“唯有深通其道,取三者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方是堂堂正道。”

  “如此,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瞬间,楚云亭甚至感觉到,自己体内的精神,一下子凝固起来,绽放出无数的光泽,如同史诗一般大气磅礴。

  这是继承了他所有智慧的一篇作品。

  楚云亭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的透彻明净。

  这篇作品写出来,他赫然发现,自己停止已久的境界,得到了无数光芒的渗透,仿佛醍醐灌顶一般,破开眼前的境界,一举进入了进士中阶!

  而且更关键的是,眼前的那圣人大殿,那圣贤馆,忽然光芒万丈,闪烁出万千光芒,向楚云亭笼罩而来。

  这是众圣共鸣。

  这是众圣凝练。

  在科举试之时,能得到一尊圣人共鸣,就已经是极不容易之事,离国数百年来,能得到一尊圣人共鸣,也不过数次,每一次能得到一尊圣人共鸣,便可以得到文曲星的称号,名扬天下。

  而现在,可以说圣贤馆里的所有圣人,一下子都因为楚云亭而共鸣起来。

  这简直是千古奇观!

  甚至连楚云亭自己也没有想到。

  每一尊圣人,甚至都代表一个时代的理念,每一位圣人的认可,都包括着一个时代的理念精髓被认可,但像楚云亭写出这样一篇文章,能得到众圣认可,那几乎是等于得到所有朝代圣人的认可,这在离国的科举史上,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