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显是饿得了,中气不足。荀贞摇了摇头,负手仰望暮空,心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张角起事的初衷是想建立一个太平世界,结果却事与愿违,半年兵灾,百姓越发难活了。”

  顶着典韦的目光,文非畏缩地待在荀贞身前,尽管害怕,却始终不提告辞。荀贞心知他的目的,暗叹了口气,叫来宣康,吩咐说道:“取些钱给文君,当是我等今夜住宿之资。”

  宣康转身待去取钱,却听到文非说道:“贵人临鄙亭,小人岂敢收钱?”眼神游移,往荀贞等的坐骑边儿上看。

  荀贞笑道:“文君有什么话想说?请尽管讲来。”

  “钱,小人是万万不敢收的,贵人若真怜悯小人等,只求赐些米粮。”

  “米粮?这秋收不是刚过么?怎么……?”

  八月底,秋收刚过,按理不是缺粮的时候,荀贞起初见文非与那亭父面有饥色,只以为是县中发给的粮少,现下闻文非此言,宁要米粮不要钱,却似竟是已揭不开锅了!

  文非愁眉苦脸地说道:“秋收是刚过,可压根就没有收多少粮食上来。黄巾是从二月起开始生乱的,一乱就乱到了现在,耽误了春种,县乡又连遭黄巾、盗贼之袭,县中、民家往年存留下来的那点粮食也几乎全被抢掠走了,好容易皇甫将军斩杀了张角,黄巾、盗贼纷纷闻风逃遁,我县才得以组织人手收割秋粮,可却也收获寥寥,不怕贵人笑话,小人已饿了两天了。”

  百姓无粮糊口,县中缺粮发俸。

  从军以来,荀贞为避免扰乱百姓,除了必须的以外很少进城,也很少去乡里,他料到了民间会缺粮,却没料到已经糟糕到这样的程度。他默然了片刻,说道:“叔业,去取些米粮。”

  宣康应诺,去到马边儿,从刚从马上取下来的随行所带之干粮袋里取了些米粮出来,用个小袋子盛着,递给了文非。文非千恩万谢,只差跪拜磕头了,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一袋米粮,就好像捧着什么价值连城的珠宝,欢天喜地地告辞回去前院了。

  葛亭在洨水北岸,渡过洨水向西南去,二三十里外便是常山国的国都元氏县,挨着国都的地方已经困苦至此,别的地方可想而知。荀贞心道:“每逢大乱灾年,史书常记‘易子相食’,只希望这种人间惨剧不要出现得太早。”这天下之乱乱得还在后边,黄巾之乱只是个起头,人吃人的惨剧早晚会出现,荀贞对此亦无能为力,只能希望这种惨剧能出现得晚一点。

  当晚,荀贞等在葛亭住宿了一夜,次日一早接着赶往真定。

  又行了数十里,傍晚时分到了真定城外。

  冀州初定,大股的黄巾虽然没有了,或被歼灭,或者西逃,然而小股的盗贼、游寇却还有不少,时常劫道伤人,或者出没在城池的四周,伺机入城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