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1 抚戒刺吓二策行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去泰山军的驻地与泰山诸校尉相见。

  同时,荀成给荀贞写信,述说陈登和高堂隆对孙观以及泰山兵的分析和他自己对此的判断。

  这些不必多说。

  郯县西临沂水,东临沭水,因孔子曾与弟子於上巳日“浴乎沂”,所以上巳日这天,荀贞也邀请了张昭、张纮等府吏,荀彧、辛瑷等股肱,并飞檄召来了驻兵在沂水西边襄贲县外的赵云,共至沂水之畔,亦欢饮半日。

  春和景明,坐皆美材,群儒谈《诗》咏歌,诸将讲兵论武。荀贞於中观之,心神畅悦,不觉与左右说道:“俟天下定,当使万民同享此乐!”

  饮至近暮,诸人归城。

  在回城的路上,几个府吏从州府驱马驰来,求见荀贞。

  前头的从吏问得清楚,过来禀报:“明公,去东莱的州使回来了。”

  荀贞大喜,问道:“子义可有从归?”

  过来禀报的从吏答道:“下吏没有问。”

  “快叫使者过来!”

  从吏应诺,回去前头传令,不多时,那几个州吏快步来至近前。

  荀贞看这几人,只看到了被自己派去东莱的副使,未见正使,问道:“正使何在?”又问道,“子义可至?”

  那副使先回答荀贞的第二个问题,答道:“太史君未至。下吏等接了太史君的母亲来。”再回答荀贞的第一个问题,“正使没回来,他去辽东找太史君了。”

  荀贞细问之,这才知道:原来太史慈现不在东莱,而在辽东。

  州使到他家中时,他家中只有他的老母。

  州使便以辞说太史慈之母,对她说:“贵州黄巾众多,贵州刺史焦公不知兵,非能安州境者。荀镇东昔讨董卓,功著海内,今临徐州,爱民如子,阿母何不迁家至徐?”

  太史慈的母亲却不同意,推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肯离家。

  州使便又对她说道:“今令郎为避州疾,远遁辽东,不能尽孝於阿母,阿母亦不得与子见。阿母今如肯迁家徐州,焦公权威再炽,亦不入徐境,如此,阿母便可与令郎相见了啊!”

  听了州使这么一说,太史慈的母亲思子心切,这才答应了迁家来徐。

  州使即令副使护送太史慈的母亲回郯县,而他则继续北上,去辽东找太史慈。

  荀贞心道:“太史慈得罪州府,已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却至今还避祸在外!也真是难为他了。”

  数年前,东莱郡郡府和青州州府出现了纠纷,是非难断,谁能先报到朝廷,谁就能占据先机,其时州府已先遣使,郡守忧落后不利,於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为郡奏曹史,被选为使,他遂日夜兼程,虽是后发而却与州使几乎同至洛阳,见到州使后,他施展计策,毁掉了州府奏章,呈上了本郡的奏章,州府因被朝廷责备,太史慈因得以扬名,不过他为了本郡而得罪了州府,为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