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仲业_116_三国之最风流无删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向都是当机立断的人,当即作出决定,心道:“‘天赐不取,反受其咎’。没想到我这一次来县廷,居然能捡到这么一个‘大漏’!”因笑道,“仲业年未弱冠便辞父母,远千里,求学外州。马伏波曾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仲业可谓是‘少年坚壮’了!你既有王世公的志向,我虽不才,也愿鼎力相助。……,这样吧,你远来初到,且先随你叔叔把住处安置好,若是有意,等过几天,我给你引见我族中长辈,如何?”

  直拉着聘长揖到地,说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

  荀贞走得远了,回头看时,直与聘还站在原地未动。见他回,两人又都长揖。目送着他远去,聘问道:“阿叔,这位荀君也在县中为吏么?”

  “不错。”

  “我见他赤帻佩刀,没有绶印,腰间插了一块木板,倒像是亭长的装束?”聘年纪不大,心思缜密,早在看荀贞的第一眼时就觉得奇怪,只是他少年老成,没有当即就问。这会儿等荀贞走远了,才将疑惑道出。

  直与荀贞接触得不多,今天是头次见面,但听朱敞提过几次,这几天又在县中多闻他在繁阳亭的所作所为,所以自认为对荀贞还是有些了解的,说道:“荀君出身高阳里荀氏,以荀氏的声望,不肯来县中为吏,主动请求任一亭长,奇人奇志。二郎,你万不可因此小觑!”

  “是,是。”聘口中答应,脸上不以为然。

  “我知你自小便有大志。汝南陈仲举年十五言‘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你常以此自比。但须知,一室不扫,如何扫天下?这天下缺的不是豪言之辈,而是肯踏实做事的人!……,你可知道,今日荀君来县廷是为何么?”

  “为何?”

  “他任亭长不到两个月,美名传到县中,县君因欲拔擢他为门下主记。”

  “不到两月,擢为主记?”

  荀贞尽管出身荀氏,族中的声望会给他的仕途一个很大的帮助,但是若无卓越的政绩,县令也绝不会在他任亭长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就想要将之拔擢为主记。聘顿时来了好奇,问道:“他在亭中都做了什么?”

  “你先别管他都做了什么,你可知他是怎么回答县君的么?”

  “怎么回答的?”

  “‘亭长,我所愿也,今因美职弃之,有始无终,非义也’。”

  “……,他拒绝了?”

  “正是。”

  聘抬眼往远处看,荀贞的身影已消失在了人流中。

  “荀君年方弱冠,比你只大几岁。在我看来,你的志向虽大,但虚无缥缈,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陈仲举的,而荀君的志向看似虽小,深不可测。”

  直博览群书、眼光独到,聘一向很服气他,改变了不以为然的态度,虚心地问道:“因为他辞主记不就,所以深不可测么?”

  直摇了摇头,说道:“若他只是自请为亭长,我也许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志向的庸人;若他只是辞谢拔擢,我也许会认为他是一个志向高洁的士人。但如今却是,他自请为亭长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就使得黔称颂、轻侠俯,德化远至外亭,引乡中豪强折腰,分明是个真有才干的人。有如此的才干,他却请任亭长、不为县吏,今天更又辞谢县君的拔擢,他的志向,我实在是看不透,只能勉强说他是一个不顾人之是非,坚守自道的豪杰之士!”

  聘仰着头想了半晌,说道:“的确让人看不透。”

  “我随朱君来颍阴已有数年。荀、刘家中的贤人、俊才,我大多见过。有的人志向高洁、不应朝廷征辟,有的人志向远大、欲为国家栋梁,有的人才思敏捷、下笔万言,有的人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此辈诸子固然皆贤人俊士,但他们的志向,我一眼就能看出,唯独荀君,看不透,……,看不透。”直连连摇头,似是感慨,又似是迷惑。

  听完了直对荀贞的评价,聘再又忍不住抬望眼,往远处看,只见行人来往,牛车吱呀,哪里还有荀贞的身影?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