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二章:朝议终毕,再发檄文_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遵旨。”群臣恭敬行礼,随即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顷刻间,偌大的御书房内便只剩下正德帝与户部尚书田易初二人。

  “田爱卿,国库还有多少存银。”正德帝开门见山道。

  田易初微微一顿,随即拱手回答道:“回陛下,国库现有存银四百二十九万两。”

  此言一出,正德帝眉头不由得微皱了一下。

  随即摆手道:“朕知道了,退下吧。”

  “是。”田易初再度拱手行礼,随即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待田易初的身影彻底消失于御书房后。

  正德帝原本微皱的眉头不由得瞬间紧锁起来。

  “四百二十九万两......”正德帝眉头紧皱低声喃喃道。

  大周每年的税收折算成银钱的话,大致在两千万两上下浮动。

  然,有收入自然便会有支出。

  首当其冲的便是军事支出。

  大周每年用于维持军伍的费用,至少占据了全年税收的三成有余。

  而这还是建立在久无战事的前提下。

  若遇战事,军事支出则难以估量。

  再其次便是维持整个官僚体系的支出。

  如,官吏们的俸禄、赏赐。

  如,官衙的修缮、日常用度等。

  一桩桩、一件件虽看似不起眼,但若是汇总下来,同样是一天文数字。

  且至少占据全年税收的两成有余。

  再再其次,便是用于维持民生的费用。

  如,修缮水利、修缮官道等。

  再无特大工程的前提下,这一部分的支出同样高达一成有余。

  再再再其次,便是宫廷支出。

  这一部分细算下来至少占据全年税收的一成左右。

  单单此四类支出便占据了全年税收的八成有余。

  可想而知,朝廷每年支出之巨。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建立在久无战事、风调雨顺的前提下!

  如去年的关中大旱、前年的山东大水。

  单单这两次天灾,便导致大周国库一度见底!

  若不是许奕赈灾及时,并抄家了如宋国公张永年等巨贪,补充了国库的话。

  此时的正德帝恐怕连两百多万两都没有!

  思及至此。

  正德帝缓缓抬头,看向上谷郡方向。

  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神色。

  不知过了多久。

  正德帝满脸无奈地摇了摇头。

  入夜。

  华灯初上之际。

  一辆三辕青篷马车缓缓自皇宫而出。

  直奔那晋王府而去。

  许镇端坐于车厢软塌之上。

  面无表情地透过车窗看向窗外的万家灯火。

  眼神中隐隐约约间可见留恋与不舍。

  或许,无人比他更盼望国家安稳。

  或许,无人比他更盼望华灯依旧。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

  凭借着多年的戎马生涯,许镇已然自此番漠北失利中嗅到了极其危险的气息。

  那极度危险的气息曾使得他于御书房内几度汗毛乍起。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

  他许镇这辈子什么都怕,唯独不怕打仗,更不怕马革裹尸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