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基础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装备研制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周期。不过,小冯给咱们说的这些目标,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原来的设想,还是稍微保守了一点。当然,并不是说我认为小冯说的这些目标都能够实现。我是这样想的,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我们应当有一些好高骛远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有更高的目标指引下达到最好的结果。

  比如说,小冯提到的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我们的确是忽略了。根据小冯的分析,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有一定价值的。我们应当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涉及到新能源材料,比如储氢材料、燃料电池、新型蓄电池等,都可以立一个项,进行一些预研。这样未来等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变得明朗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或者落到别人后面去了。”

  “吴处长说的,也正是我的想法。”冯啸辰接过话头,说道,“我给大家描述这样一个前景,当然不是说这些目标我们都能够实现。但我觉得,我们应当有未雨绸缪的精神,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方向,预先地做一些准备。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国家的工业力量分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着重解决人民生活必须的产品,第二梯队瞄准当今世界工业水平,以赶上西方国家工业水平为目标。至于第三梯队,那就是预先布局,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异军突起,抢占世界工业的塔尖,使中国工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工业史,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不少的遗憾。遗憾之处,就在于没有人能够预见到几十年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短视的现象。有一些产业,在当年的确没有发展的能力,暂时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能够做一些预先的布局,哪怕只是培养一些人才、积累一些经验,在未来有能力发展的时候也会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至于因缺乏基础而步履维艰。

  还有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也是非常可惜的。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因为科研人员的待遇低,许多科技人才或者出国,或者下海,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国企大下岗的年代,对于没有技术的工人和优秀技工,国家采取了相同的政策,导致一些身怀绝技的优秀工人沦落到靠摆摊、扛麻袋维持生计的境地。而等到经济形势好转,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大量技术工人的时候,这些优秀的技工早已丰华不再,难有建树了。

  冯啸辰此时把未来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向大家铺陈出来,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犯这种鼠目寸光的错误。

  张鹤拍案道:“说得好,三个梯队的这个提法,我赞成。我觉得,咱们处也可以做一个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