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奶奶家差不多是个狗窝_我出生在九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章奶奶家差不多是个狗窝

  “阿(a四声)的(de二声),阿(a四声)尼(ni)。”奶奶叫着我和妹妹,让我们起床去上小学,喊我们起床总是那么亲切。

  用的是当地话,意思是阿大,阿二。

  到现在,奶奶见了我还是喊:“我们家的阿大来了,来来来,坐一会。”

  坐着的是房前院子。

  奶奶家在桥下面,桥下第二家,门前还有几平米的一个小院子,旁边可以种些花花草草的,平日里晾衣服也都是在这里。

  听说以前是地主家住的地方。

  现在已经破破烂烂的了,支撑房子的柱子也被白蚁啃食,几乎是危楼,原本宽敞的房内被杂七杂八的东西堆满,其中有老爸在我读幼儿园时骑的永久牌自行车。

  前面有一条横杠,能坐人,小时候我就坐在这里,被爸爸带着去很多地方。

  现在爷爷奶奶老了,已经走不动,坐车也会头晕难受,去别的地方看看,哪怕是市里都不可能,更何况是去BJ这样的地方。

  爷爷一直念叨着去BJ的事情,说开国大典就是在BJ举行的,那个时候BJ还不叫BJ,叫北平,天安门广场去了几十万人,还都是起早贪黑走着去的,就为了能赶上见一见那热闹的场景。

  说着说着……

  又说年轻人就该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有时间多出去走走。

  说着说着……

  又说到别的地方去。

  我一直听着点头:“嗯,嗯。”

  或许是有些敷衍,可总比连敷衍也不愿来的人要好。

  兄弟姐妹多,矛盾就多。

  爷爷常说,兄弟姐妹之间要团结,又讲起筷子的那个故事,没错,如今老人要的热闹无非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

  五世同堂,我觉得有点难。

  因为现在都晚婚,不像以前十几岁就成亲了,爷爷奶奶的奶奶那辈还裹着小脚,逃难的时候挑着一个扁担,一边挑一个竹筐,筐里就放着不会走路或是走不动路的孩子,跟着别人一起跑。

  年轻人只管自己跑都跑累了。

  而这样一个裹小脚的妇女还要肩负着两个孩子的重量,不敢落下别人半步,脚上的伤没有一天是好的。

  在那个年代,养大孩子不容易,所以他们觉得养大孩子就已经对孩子很好了。

  可是偏心,会让一切发生改变。

  爷爷奶奶的孩子活下来的是五个,第一个是男孩,但身上有残疾,后面三个都是女儿,最后一个就是我爸,排行老五,人高马壮,别人都叫他阿五。

  开小灶这种事情,都是在奶奶身上。

  开给老爸的。

  爷爷一向抠门,就是舍不得花钱。

  可以说是省了一辈子。

  从来不坐三轮车,有退休工资都是存进银行,平常不买什么东西,吃碗馄饨都要把汤给喝干净了,七老八十有一次还骑着自行车来回市里,奶奶骂他,他就说出去到市里玩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