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148章 为帝王师,铸万世之道!(求订阅!_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拥兵自重,堪称理想的兵制。”

  “可这世界上,风险与收益永远都是并存的,在享受到如此完美的制度之后,一旦这个制度崩坏,那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这一番理论,是纯粹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澈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从上而下的俯瞰整个唐朝,自然轻而易举找到其中问题所在。

  土地兼并破坏均田制,均田制破坏导致府兵制行不通,府兵制的消亡逐渐让地方节度使拥有了大权,只要大权在手,谁也不会屈居人下,很直接的就威胁到朝廷。

  这让李隆基背脊发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再也不能安稳站在上面,连忙走了下来。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逐渐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几乎顺理成章。

  苏澈此刻说这些,和安史之乱没关系。

  安史之乱的本质并不是节度使制度的原因。

  也不是“非我族群,其心必异”。

  唐玄宗任用天下贤才,这本身并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

  安禄山获得无数军功,可却无法回到朝廷,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封赏。

  李隆基在位后期,由于怠慢朝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人。

  这导致李隆基不得不加藩镇管理权限来安抚安禄山。

  但问题是,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安禄山本没有准备好造反呢,李隆基直接给了他这个机会,给了他这个权利。

  加上李林甫的去世,导致对节度使的限制更减少了一分。

  杨国忠还把控了上升的渠道,和安禄山的关系越发紧张。

  安禄山明白,他这个三镇节度使将会难以善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直接撕破了大唐山河。

  不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点,节度使制度很难长久。

  此刻李隆基走了下来。

  他踱步说着:“如果节度使之制会让地方做大,那就用优厚待遇,解除节度使的大权,将各地军队的精锐抽调到中央,和禁军实行内外轮换,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再由朝廷派遣的文官分而治之,你看如何?”

  苏澈听着这话,顿时愕然,他摇头说道:“如此一来,虽无地方之忧,可强干弱枝,面对外敌,注定会无力防守,久而久之,国力衰弱,必有亡国之危。”

  李隆基这套方法,正是宋朝解决节度使制度的办法。

  宋朝以文抑武,用岁币来换平安,终究会养虎为患。

  这让宋朝获了个弱宋的名号。

  实际上,这是宋朝吸取了五代十国的教训,所采取的行动。

  此刻李隆基能瞬间想到这种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个人才了。

  这么做会虽然阻止了地方做大,但同样会让军队战斗力变得越来越差,使得兵弱国穷。

  李隆基此刻听着这话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