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四民之末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你心存国家百姓,真心实意的做去,朕做你的靠山!一展胸中抱负,搏个封妻荫子,岂不快哉?这些日子你就随侍在朕的左右,待南巡过后,一道回京!”

  哪个年轻人不是怀揣梦想?这时的潘启,已经让皇上的话说得心潮澎湃,血脉喷张,激动得满面通红,“腾”的起身伏地叩下头去:“草民谢皇上隆恩!誓当拼死报效!”

  潘启辞出去后,弘晓请见,见过了礼,禀道:“皇上,因军机处的廷寄里面没说杭州的行在安排在哪里。卢焯问臣,臣不敢自专,所以前来请旨,是住在内行宫,还是外行宫?”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五次到过杭州。前几次是将吴山脚下的杭州织造衙门改为行宫,后来干脆在孤山选址建了一个行宫,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到了杭州,就住在孤山行宫。

  此后,杭州地方把杭州织造衙门称为“内行宫”,孤山行宫则称为“外行宫”。

  乾隆道:“住外行宫,还有,你让人知会杭州织造,朕此次南巡一应花费均由内务府出,无需他们破费。”

  弘晓听了,不禁笑道:“皇上,杭州织造上的银子不也都是内务府的?他们若有这个心意来巴结,不好驳回去吧?”

  “这不一样,内府务拨付南巡花费是正项开支,织造上本没有这份银子。他们给朕花了一万两银子,就敢到内务府去报销两万,再到下面的商家店铺那里摊派三万。”

  “圣祖爷六次南巡,有多少人在这上头都发了黑心财。各地官员争相巴结,自己没有银子,就到藩库里去借,结果弄得大小官员,亏空遍地。嘴上都说是银子用来支应皇上南巡花费了,其实花在了哪里,只有天知道。”

  “你再传旨给卢焯及两江总督那苏图、江苏巡抚许容,朕只要地方上供应饭食,护卫关防,其他一概从简。”

  “现在倒是极少有人敢挪用藩库的银子了,可是如果有官员借朕南巡之名勒索摊派,一经查实,绝不宽宥!”

  “朕不花织造上的银子,也不需要他们巴结,吃了喝了人家的,将来不好开口说话。”

  乾隆最后的话,让弘晓听得一头雾水,但又不敢问,只能领旨辞了出来。

  当晚,乾隆睡在了芷兰的房里,抚着芷兰柔滑乌黑的秀发,他调侃道:“爱妃?”

  “有话就说,少跟我这儿摆皇上的谱。”芷兰笑着嗔道。

  在芷兰面前,乾隆从来都没有脾气,他温声道:“皇太后还没到,我们可能要在宁波呆上几天。既然出来了,就别让你那些学生闷在房里读书了。”

  “那你要怎样?”

  “每人赏五十两银子,明天都放出去,见世面去。”

  “这……能行吗?都是女孩子……”芷兰有些担心。

  “有什么不行?你的这些学生,将来就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如果连自己都解放不了,怎么去解放别人?”

  “宁波这里市面繁华,商业气息浓厚,外国人也多,让这些孩子大胆走出去,逛茶馆,进酒楼,去戏园子听戏,去洋行里买外国货。”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