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7章 农部出炉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里的尽量都活蹦乱跳的生下来,不该死的病尽量的都医好了,再尽量减少疫病的传播。”

  “可这些都是慢功夫,没个十几、二十年见不到什么效果,国家各处用人的地方又等不及,唯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从种地的农民身上打主意。”

  “要把大量的农民从耕地里转移出来去填补用人的缺口,又得保证粮食的产量,让亿兆黎民都能吃上饭,靠什么?”

  “只能靠提高农业的种植水平,多用畜力替代人力,改良土壤种子农具,用更少的人在同样一亩地上打出更多的粮食。”

  “这些事情靠哪个衙门去做?靠户部吗?”

  张廷玉管着户部,见皇上问到头上了,不能再沉默,遂老老实实的答道:“回皇上,非是臣替户部推诿,他们于此道确是不通,勉强去做也定然做不好,反而会把本差给误了。”

  “连张衡臣都如此说了,看来户部是真的指望不上了,”乾隆道:“所以设立农部来专一掌管这事,也就成了不二选择了。”

  水到渠成,见众人俱都无话,他便接着说道:“即日起设立农部,张衡臣兼任农部汉尚书,其他的尚书人选由和亲王、衡臣同吏部议一下,看有哪些合适的人,列出个名单奏进来。”

  见张廷玉想要开口说话,乾隆先堵住了他的嘴:“衡臣老相,朕知道你一准又要推辞,不过这次朕不准。”

  “因为农部的一些事原来都是户部在管着,就是设立了农部,也和户部分不开。若没有农部核查出详细的田亩数,你户部依据什么征税?”

  “你现今管着户部,再把农部兼管起来是最便当的,你说是不是?”

  “你放心,农部那里朕不让你多操心,你这个尚书也不用每日到部理事,着刘墉任农部汉侍郎,细务都让年轻人去做,这下你放心了吧?”

  张廷玉见皇上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再不好推辞,只得笑道:“既然皇上如此看重我这老迈之人,臣还有何话说,勉力去做就是。”

  “好,农部的事这里就不细说了,等吏部下了票拟,让刘墉找你回事去,他带回来的学生里就有些这方面的人才,可以直接选到农部里来。”

  “臣遵旨。”张廷玉道。

  “接下来再说说这封赏的事儿,”乾隆接着道:“开辟了澳省这么大的疆域,封赏是必然的。”

  “现在要议的是,除了兆惠,还有哪些人需要封赏,你们是什么章程?”

  “主子,”鄂尔泰道:“若要封赏,照例应由兆惠将有功将佐的名单报上来,再由朝廷议叙。”

  “朕说的不是远征水师,说的另有其人。若没有陈宏谋坐阵泉州,筹措物资、置换田亩,征召百姓,事无巨细都做得及时妥贴,远征军也不会那么顺利。”

  “还有学部和工部办差的人这几年起早贪晚,废寝忘食的督造战船,研制火药、火器,研制蒸汽机,制造新战船。”

  “若是手里没有这些倚仗,就是澳省摆在那里,我们有那个底气去一口吞下?”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