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7章 义务教育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强制进学堂读书。”

  “皇上,”张廷玉道:“其实大多数百姓都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只是因为穷,送不起私塾,请不起教书先生罢了。”

  “自打各县官办的学堂都设立起来后,入学读书的男童明显比以前多了。”

  “你说的是,”乾隆道:“但朕要的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进学堂读书明理,能写会算。”

  “现今还是有太多的人家拿不出钱来供孩子上学,这事就要多方想办法。”

  “官府可以贴补一些,但这不是长远的法子,根本上还是要让百姓的日子慢慢的好起来。”

  “让女子放了足,她们就能从事劳作,再让她们读书识字,能做的事就更多,到那时,家家户户不也多了一份进项?就有钱送孩子去读书了。”

  “孩子们读了书,长大了有本事挣更多的钱,再送自己的娃娃去读更多的书。”

  “这样几代人下来,百姓的日子都好过了,人人有知识,有技能,这社会、这国家就大不一样了!”

  尽管知道皇上说的都在理上,但张廷玉一想到将来女人都能够登堂入室,进衙门做官,男男女女在一起处理政务,他心里就说不出来的别扭,于是就不再吭声。

  陈世倌说道:“皇上刚才说在京师和广东、江南几处建女子学堂一事,臣以为其他几处都还容易些。唯独这京师,只怕是建起了学堂也不易招到学生。”

  “不瞒你说,朕正有这样的担心,”乾隆道:“万事开头难,千百年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这不是钱的事。”

  “别说减免花费,就是给银子让他们把女儿送来读书,只怕也是不愿意的人多,这事又断然不能勉强,你可有什么好的主意?”

  “皇上,臣以为眼下的主意只能是引导和官府稍加干预。”陈世倌道:“有愉贵妃出任学部尚书专管女学,这就是最好的引导。”

  “官府不能强制百姓,但能管得了官员和地主,还有开商铺办作坊的这些富户。在官员的考绩和地主富户们的缴税、操业许可上想些办法估计会容易些。”

  “有了这些人家的女孩子先打个样子出来,百姓们慢慢的就转过弯儿来了。”

  “以上说的这是眼下,你可还有长远的主意?”乾隆问道。

  “回皇上,广东和江南几省是因为驰禁通商后,出去的国人和进来的洋人越来越多,西风东渐,洋人的风气对百姓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北京虽是煌煌帝都,但外国人到这里来毕竟不是很便利,不管是走陆路还是运河时间都太长。”

  “本来坐海轮是很方便的,可天津的港口又改为了军港,不对民间开放。”

  “适才听皇上说,要把北洋海军提督衙门设在威海卫的刘公岛,臣想可不可以将天津港涉及海军机密的设施及操演训练都移到威海卫去。”

  “那样天津港就可以恢复对民间开放并开关通商,那样外国人必然来的就多了。”

  “天津到京师很近,修一条铁路也花不了太多的银子,等铁路修成了,就可以和港口的海运连通。”

  “到时不仅京师的往来交通便利了许多,各国的使节到京师来见了,也能彰显我泱泱大国的威仪。”

  “这只是臣的浅见,是否可行,还请皇上裁夺。”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