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八章 澳门半岛_混在美洲的新大明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台跟不设防没有什么区别。

  凼仔跟路环两岛虽然此时因为不如澳门半岛受葡萄牙人重视,但架不住这里的葡萄牙人乱跑,所以想要完全清理一遍需要的时间估计得几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

  毕竟上岸的国防军士兵仅有一个营,所以现阶段丁义的任务就是破坏掉两岛上面的城镇,具体点就是能用上的全部带走,用不上的或者体积太大的就地烧毁。

  在丁义带着国防军横扫凼仔、路环两岛的时候,李明启的座舰已经来到了刚被封锁的澳门半岛的外港。

  这里是葡萄牙人对外的主要码头,另外提一句,此时的那些人工岛还没有出现,比如凼仔跟路环两岛之间的人工陆地,后来的口岸天地A区都没有出现。

  并且以澳门半岛上的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为核心,与妈阁炮台、东望洋炮台组成了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

  其中大炮台位于澳门半岛中央柿山又名炮台山之巅,由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于1617年开始修建,直至1626年才正式完成。

  大炮台占地约8000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四个墙角外突,为西方的棱堡形制。

  棱堡是一种为防御火炮进攻而被发明出来的堡垒,其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

  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大炮台的设计是较为简单的,四角均有一定的设计盲区,但已足以应对小规模的入侵。

  大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十分坚实,墙高约9米,往上向内收窄。

  炮台上子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

  面向华夏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子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伪清政府的友好姿态。

  这座炮台加上另外几座炮台将澳门半岛防御的严严实实,可以说是没有死角。

  在没有接到攻击命令的时候,太平洋舰队的战舰只是在外围封锁,没有进入炮台的射程之内。

  说实话,如果没有飞艇的话,想要攻下这里就算是太平洋舰队也要冒着巨大的损失才行。

  这也是李明启这几天没有下令进攻的原因之一。

  只有等到飞艇绘制完地形图、太平洋舰队指挥部研究完作战规划之后才能进攻。

  这里是李明启预订的移民中转站,也是新明帝国踏足伪清的第一步。

  再说了,伪清这里洋人可以割地新明帝国就不能割地了?

  不对,这不是割地,这叫收回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