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8 化身“疯狗”(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的剽窃了,人家就是碰巧碰上了也有可能。

  最终的结果,虽说不一定会影响你大文章的发表,因为这种情况下,两篇工作不可能完全一致,且你的体系性能更好,文章正常发表还是有机会的,但如果审稿人拿这一点去攻击你文章的新意,还真是一个痛点,很难回避。

  因此,在科研圈一般也不太会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最多老死不相往来就是了,通常不会做的太绝。

  万一真的把人惹毛了,化身“疯狗”,一直追着你不放,那种滋味真的是一言难尽。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论文,可以提前挂在arXiv网站上,这样就能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材料学、化学相关的论文一般不会这样做,至少在有机光伏和钙钛矿领域里,许秋没有看到有这样的先例。

  arXiv是由康奈尔大学运营维护的一个非盈利的数据库。

  由于免费,学术研究人员可以在其他顶会或者期刊没有录用之前,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布到该平台上,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宣传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另外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因为无论会议和期刊从投出到最终可以检索,都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很难保证期间自己成果不被别人剽窃,arXiv可以证明论文的原创性。

  这就类似于“占坑”,我的文章还没有被正式收录,但已经有了关键性的进展或者文章已经投出,就先到arXiv上声明这个想法是我最先提出来的,这样即使其他人提出了相同的想法,只要发布时间晚于我,就无法撼动我首发者的地位。

  在数学、物理学这类的涉及建模、证明,也就是可直接复制其他人成果的领域里,arXiv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剽窃的成本几乎为0,直接照抄就行。

  但材料学、化学这类实验、应用型的学科,想要剽窃,也需要完整的把所有实验流程走一遍,剽窃的难度会很大,不然别人让你拿原始数据出来,你肯定拿不出来,那不就直接露馅了嘛。

  另一方面,材料学、化学如果也可以“占坑”的话,肯定会有人啥都不做,把领域内能想到的分子结构都先挂上去一遍,表示这些结构都是我的,那就直接乱套了……

  许秋把手中这篇JMCA文献递给韩嘉莹,言简意赅说道:“港大严虎的工作,和我们ITIC-Th撞车了。”

  “哦?”韩嘉莹惊讶的睁大了眼睛,然后接过来文献看了看,说道:“真的哎,那这个结构我们就直接放弃吧,反正之前只是把材料合成出来了,其他的表征都没有做。”

  说道这里,学妹甚至还笑了出来:“还是我有先见之名,没有提前把这个体系的表征做起来,不然就都白做啦。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