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5章商业嗅觉_穿越八零多张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转型都是李筱桦的提议,而且都很成功。

  “我因为生意的原因,去了几次美洲,他们那有一种东西叫互联网,这个东西你知道吗?”李筱桦看着胡星河问。

  胡星河一听互联网,一阵恍然。

  他点点头,说道:“知道啊。是由计算机链接起来的网络,相互之间可以访问。”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李筱桦见胡星河知道,脸上泛起了兴奋。

  “国外的很多国家都在搞这个东西,咱们中国还没开始搞,你觉得这个生意怎么样?!”

  “这个生意当然好了。”胡星河能不知道互联网未来的潜力吗?他就是从那个时代穿越来的。

  可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李筱桦能这么早就嗅到了商业机会,这再次印证了他的看法,李筱桦是个了不得的商业天才。

  此时的中国,“接轨”一词成为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就开始了与国际社会全方位的接轨过程。

  而互联网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米国,是米军制定的协定,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福斯坦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1989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一个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这个协议在1991年后被称为WorldWideWeb,我们翻译成万维网。

  就在1989年的8月,科学院成为了NCFC项目的建设单位。

  这个项目的内容是主干网,不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内部园区网络,其建设目的是在中关村地区建立一个示范性的超级计算中心,并用高速网络将该地区的科学院院网、京大校园网、菁华校园网与NCFC互联,使该地区的科技网人员能使用高速网络并通过网络使用超级计算机资源。

  科学院网、京大校园网、菁华校园网分别由三个单位各自出资、各自建设,国家对三个园区级网络行进资金补助。

  在世界银行、国家计委的支持下,该项目将完成NCFC主干网和三个单位园区网络建设,覆盖中关村地区附近的四十多个研究所,部属和运行六十四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资源。

  更大的一个成果是,中科院计算网络中心将开通到米国加州的64KBps的卫星专线。

  如果开通,那么将是我国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全面开启互联网时代。

  如今,这个项目还在施工当中,卫星专线也没有开通,中国还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前夜。

  胡星河知道,这个主干网要一年后才能建好,与国际互联还要两年时间。

  “这是个好生意,我认为现在就介入时间上有点早,不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