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5章 库页岛的开发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都需要时间去积累。

  董书恒并没有做跑路的准备。现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的他,他自己也是春秋鼎盛,为什么要跑路呢?

  所谓的“龙巢计划”也只是一个后手而已。所谓后手都是不得已才要用的,也许根本就用不到,就像是买保险一样。

  哪怕是他今后就在国内发展了,也要有一个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地方作为助力,不是吗?

  西海岸那个地方是不可能由华夏直接管辖的。一个国家并非是越大越好,有时候太大意味着负担。

  随着天气转冷,董书恒开始从远东南下。

  冷空气似乎是追着他的脚步一路南下。

  北方的农场在秋收之后,很快就要进入猫冬季节了。同往常一样,今年也有一些农场的职工回老家去过年。

  从北向南走的船只越来越多。其实就是没有这些人南下,船只也是要南下的。因为留在这里的话,天冷了之后,船就只能闲着了。

  现在的南下的话,不仅可以到南边过冬,船只也能够继续赚钱。

  按照往年的成例,农场中一般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可以申请回家探亲。

  还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要留场。冬天了并非完全没有事情。

  栓柱就因为媳妇儿刚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所以今年留在农场。

  栓柱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丰收。因为他的儿子就是在秋收之后生的。

  虽然现在要开始冒着严寒干活,但是栓柱的心中是暖洋洋的。

  家里由大丫照顾春花,栓柱也不用担心。

  在土地封冻之前,所有土地要整个翻一遍。

  这样土壤中的害虫,主要是虫卵都会被严寒冻死。

  栓柱赶着耕牛,慢慢地走着,旁边一块田地中的拖拉机却要比他快的多了。

  虽然后面拉着三个耕犁,但是拖拉机的速度还是跟平时的时候一样。

  另外,农场的很多工厂都在室内,即使在冬季里也不会停工的。

  董书恒在庙街的时候,还去看了一个专门种植木耳的车间。工人们将玉米芯子打碎,经过发酵之后,再高温蒸制杀菌消毒。

  然后制作成一束一束的,整齐地码放在封闭的土屋之中。

  然后,给封闭的房子烧上地龙,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在冬日里都可以种出木耳和蘑菇,这些东西不说卖到南面去。

  就是他们这里就能够消耗掉很多,因为冬季的时候这里的蔬菜匮乏的厉害。

  新鲜的蘑菇是可以顶替蔬菜的位置的。

  蘑菇的种植一直是农业研究院的重要项目。

  在远东这里还有一个研究员的蘑菇研究所,专门在这里寻找培育适合人工种植的蘑菇。

  在远东、东北这里,燃料的成本低,拥有在冬季种植蘑菇的良好条件。

  要是在内地这样种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价格不匪。

  黑龙水师正好也要南下海参崴过冬。

  董书恒索性就跟着水师的一起走。

  不过中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