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绝对不行_重生农家小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宋存义和赵小玲都有些坐不住,他们和宋春山、武氏交换了眼色,就都下炕走了。这件事不能就这么定,他们得好好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宋老爷子和宋逸山却觉得这事算是解决了。

  “当时你没在家,我听你大哥和存义他们来说,确实挺好。老武家小三在外头闯荡,他也认识这户人家,也说挺好。”宋老爷子还跟宋逸山继续念叨了几句。

  “人家肯定是挺好。”宋逸山附和,一点不说宋家长房有什么不妥,“就是媛儿还小。小丫头,去人家大户人家,那也不一定就是福。咱还是稳稳当当的好。”

  “也对。”宋老爷子就点头,然后就跟宋逸山说起家里要收麦子的事来。

  淑媛就不再听了,而是和小存孝一起出了上房。

  淑云在院子里等她,约她一块去抓蚂蚱回来喂鸡。

  对于家里养的鸡来说,蚂蚱是极好的蛋白质来源。多吃点蚂蚱,这些鸡还能多下几个蛋。

  下晌宋家的人都不用下地。抓蚂蚱对于小孩子来说,既是玩耍也是劳作,能够帮到家里的。

  “好。”淑媛点头。

  淑云又叫上了淑娴,三个小姑娘带着小存孝出了宋家的大门。

  淑慧陪宋老太太串门去了。宋玉兰在家。这两个小姑娘都裹了小脚,地里的活就去的少一些,不像淑媛这几个,大脚满地跑。

  村头一座大院子,和宋家的差不多大。院门口两溜大石头,还种着好些个槐树柳树杨树,这是里正的家。不论春夏秋冬,里正家大门口的人都不断。

  此刻,里正的老父亲正在门口坐着,跟一群半大孩子说话。

  淑媛路过,就站住了。

  武家老爷子正在说一桩悬案。

  听了一会,淑媛才理出来事情的来龙去脉。

  武家老爷子说的是前些年,县城西南某个镇子上发生的一起灭门惨案。

  那是户日子过的正兴旺的人家,小儿媳妇产下第一胎,亲朋好友都来祝贺。他们这地方的风俗,叫做下奶,一般都送些鸡蛋、布头,最多的是送一两斤面的。

  这户要办下奶宴,头一天下晌就用收到的面蒸了几锅馒头,明天宴席上要吃的。第一锅馒头出锅,正好这家人下地回来,一家子就都吃了。

  然后,就都毒发身死。

  这件事,自然惊动了官府。仵作验尸,没有任何疑问,就是砒霜中毒,那些馒头里的。

  有人送的面里,掺了砒霜。

  这一户送一两斤、两三斤的,送来人家也不会把面袋子留下,这些面就都混在一处了,就是没都蒸成馒头,也分不清楚谁送的是有毒的。

  官府的人查了很久,也没查出什么头绪来。

  “……一家人都死了,就那个还没出月科的孩子,没吃那馒头,活了下来。太惨了。”

  “现在也没查出来吗?”淑媛忍不住问。

  “四丫头啊。”武家老爷子看着淑媛就笑了,“好了?这就好,这就好。”然后才回答淑媛的问题,“没查出来。早就没人查了。那户人家都没了。”

  “三爷爷,你不是说他家还有个孩子活着?”淑媛又问。“那孩子呐?现在在哪儿?”

  “月科里的孩子,听说后来让亲戚给接走了。”武家老爷子就说。

  “那孩子现在得多大了?”淑媛又问。

  “十几岁了吧。”武家老爷子掐着指头,似乎在计算。

  “爷,你上次还说那孩子活到现在,得四五十岁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嚷嚷道。

  “啊?我不记得了。”武家老爷子露出有些迷茫的眼神。

  他今年七十岁了,经见过的事情多,一肚子里故事,真真假假的,有时候也互相矛盾,但这都不妨碍小孩子们爱听。

  “这世上的事啊,有时候说不清的,说不清的。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淑媛就走开了,活着当然好,但是有些事,还是要搞清楚的。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