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八章 悠悠半生四十五 尘缘难罢本江流_西游大妖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毕,分宾主而坐,又有小和尚上茶。

  一番叙话,终于唐僧忍不住便问及古迹,以及布金寺名之由。

  而在石岳眼中这“轨迹”,却也是已经再清晰不过!根本都不用掐指算就知道,只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微妙之处,就可以清楚看到下边的清晰轨迹。

  便比如这“布金寺”,唐僧既知道典故,更是佛祖世尊曾讲法之地,亦本就是奔着名字而入,又怎可能会不问及名字由来?

  只见禅僧依旧是不慌不忙道:“这寺原是舍卫国给孤独园寺,又名祗园。因是给孤独长者请佛讲经,金砖布地,又易今名。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舍卫国,那时给孤独长者正在舍卫国居住。”

  “我荒山原是长者之祗园,因此遂名给孤布金寺,寺后边还有祗园基址。近年间,若遇时雨滂沱,还淋出金银珠儿,有造化的,每每拾着。”

  立时石岳心中便又不由一动,说法跟唐僧了解的一样暂且不说,此时明显却又牵出了一个新的“面包屑”,然后好引着唐僧再次一步步入坑!正是那祗园基址,更还抛出更深一层的“诱饵”,所谓下雨还能淋出金银珠儿,有造化的,每每都能拾着。

  却就算唐僧不奔金银珠而去,就那祗园基址,唐僧也肯定是要去一观的。

  石岳但只继续不动声色的看着,倒要看看这究竟又是如何一难?

  只见唐僧闻听,立刻一脸喜色,道:“话不虚传果是真!”

  说完,唐僧又忍不住问道:“才进宝山,见门下两廊有许多骡马车担的行商,为何在此歇宿?”

  禅僧微微一笑,道:“我这山唤做百脚山。先年且是太平,近因天气循环,不知怎的,生几个蜈蚣精,常在路下伤人。虽不至于伤命,其实人不敢走。山下有一座关,唤做鸡鸣关,但到鸡鸣之时,才敢过去。那些客人因到晚了,惟恐不便,权借荒山一宿,等鸡鸣后便行。”

  意思很明显:外边有妖怪,长老你就住下吧。而更有鸡鸣关,待鸡鸣之时就安全了,那么便可以推测,鸡鸣之时行路,想前边定还有“坑”等着,此时也不过就是其中一环。

  果然唐僧闻听,立刻便点头道:“我们也等鸡鸣后去罢。”

  如此一番叙话,很快便就见天晚,禅僧离去,又有僧人送斋。

  结果待晚饭用毕,便已是上弦月皎,唐僧却没有睡意,望着银月高挂,不知想到了什么,明显有些怅然,干脆便叫上最贴心的大徒弟“孙悟空”,一起步月闲行。

  既然蝴蝶效应之下已不知接下来究竟会出现如何一难,石岳便干脆继续不动声色,静观其变,老实的陪着唐僧月下闲行。

  然而不想刚走出不远,便迎面走来一老僧,见面便作礼道:“此位可是中华来的师傅?”

  石岳立时心中一动,这是找上门来了。

  唐僧赶忙谦逊还礼道:“不敢。”

  老和尚闻言确定,立刻不由大喜,忙又问道:“敢问老师高寿?”

  唐僧不由便就悠悠一叹,道:“虚度四十五年矣,敢问老院主尊寿?”

  四十五岁?唐僧竟然四十五岁了么?

  顿时石岳心中也是忍不住跟着一叹,却是对于凡人来说,转眼四十五岁,的确是很值得一叹了。

  而尤其是对于唐僧来说,说是虚度,虽只是谦虚之词,但又何尝不是真的虚度了四十五年?

  却是不知不觉中悠悠半生已过,其究竟为何而叹,只怕连其自己都不知,本为出家之人,又何来这许多感性?不过臭皮囊一具。所谓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只是其本江流,又如何能够真正放得下?

  究竟是为人生短暂而叹,亦或是为一十四年光阴,为虚度四十五年岁月而叹,却是连其自己都道不明。

  而显然是老僧亦没想到,或许只是找话的随意一问,竟能引起唐僧的心境变化,于是便赶忙笑道::“我之年岁,比老师痴长一花甲也。”

  转移注意力!石岳再次心中一动,依旧不动声色。

  但唐僧却明显没了谈话的兴致,忽然便问道:“才说给孤园基址,敢问老院主,果在何处?”

  老僧呵呵一笑,赶忙向后一指,道:“后门外就是。”

  第二更,喜欢的书友看完请投票支持一下,谢谢了。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