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_三国演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个登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此时虽然蔡侯已经改进了蔡侯纸,但流传还不是很广。主要是这个纸虽然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毕竟没有化学药剂,比如胶合剂,明矾等,墨迹非常容易散开,纸的颜色也不好看,所以一直到三国时期,都是以看木简书居多。墨迹容易散开的话,字迹就不容易保留,要流传还是有点难度,不过比起以前,已经好上不少,不过这却不是现在这个乡下能买到的。

  今日是个好日子,所有人都挺兴奋,虽然这钱不是自己拿的,但这意味着,杨锡说的工钱的问题,可以兑现啊。

  这么大的排场,工钱可是不少的,目前有人员如下:保安两名,日薪各30,木工师傅一名,日薪50。木工副手两名,日薪各30.收割、清洗、机器操作工人六名,日薪各30.一日的支出,350钱。出货价格在五钱,日产量是一百斤,收入500钱,利润才150钱.

  这个利润不算高,主要是人养活的有点多了。前期建设阶段,这也正常。但当工人熟练之后,日产量不用加班,也能达到120斤,那又提高不少利润。

  当然,现在做的小,没人管,如果到时候做大了,乡里要收税收,那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此时的普通商业税,有的三十税一有的十五税一,高的十税一的都要.十税一什么概念,产出百分之十上交。

  经过今日之事,杨锡发现,自己这个小团体,忽然一下变得非常团结了,什么凝聚力,什么团队精神,一下比起之前蒙头懵脑的做事,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像是打了鸡血,看来利益就是鸡血。

  杨锡当然乐见如此,第二天,董才如约而来。作为生意上的前辈,他的家底比杨锡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搞到一头骡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同过来的,还有两个十四岁小伙子,据董才说,这是同行中比较活跃的两个,还有一个才十一岁的小童,董才介绍时称其为堂弟,也姓董,叫董丸。

  杨锡心中腹诽,这朝代的民风也太彪悍了,动不动又出一丸子。

  不过这董丸却也只是出来跟跟趟儿什么的,见识见识,看来董才是想在这方面大展拳脚了,杨锡自然乐的如此。

  只有更多人参与到事情中来,更多人有共同的利益关系,才能形成一个团体,到最后,形成一个阶级。这个阶级,杨锡还没想好叫什么,反正后人叫这个阶级为---资产阶级!

  包括另两个小伙子,一个叫鲁东,一个叫岑航,虽然比较憨实,但诚信度方面,估计没得说。杨锡测了一下三人的数据,觉得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也就没有太在意了,毕竟自己对接的是董才,与其下面的人走的太近,也不符合商业规则。

  董才不愧为老经验商贩,什么都不用杨锡准备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