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7 雷达都引进了,引进中国电子元器件有啥难接受的?_重生军工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总设计师,同时作为国家航空工业部副部长,西蒙诺夫自然不愿苏霍伊名誉受损。

  之前中国人指出苏-27的严重缺陷,已经让苏霍伊尴尬无比,无论苏联政府还是苏联军方,都对苏霍伊设计局表示了极大不满。

  如不是现在已经改型的苏-27战机已经进入试飞阶段,苏霍伊根本没法扛住来自上级的压力。

  国内装备数百架苏-27,故障隐患军方并不知情,苏霍伊方面也没具体介绍,这将会严重影响苏-27的作战性能。

  现在再次爆发新的故障隐患,如不尽快解决,空军方面不暴怒才是怪事。

  整个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和航空工业部门连续几天都开会讨论如何解决此事。

  目前军方还不知道。

  电子工业部门在认真分析问题后,找出造成故障缺陷的原因,同时召集相关研发单位跟生产单位大佬们讨论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苏联无法在短时间内拿出可以替代,并且不影响性能的新传感器。

  要么就换装原来那种精度更差、操控性能更差、技术更落后的老传感器;要么从中国引进同类型的传感器。

  否则,只能等着问题暴露出来。

  结果刚拿出来,就遭到了不少官员强烈反对。

  苏联高层们无法接受从比苏联落后很多的中国引进这样简单的基础电子元器件。

  作为基础元器件,同样也是精度要求非常高,技术含量不低的核心零部件,没这东西战机的操控性都会出问题,苏联自己的都出了问题,技术更落手的中国怎么保证质量不出问题?

  “奥列格,我们必须说服其他不同意从中国引进传感器的人。要不然,我们承受不起损失……”

  米沙维奇夫斯基一脸严肃地警告奥列格。

  其他部门的领导们,不同意从中国引进电子传感器以及相关配套的基础技术,情有可原。

  作为军事工业委员主席的奥列格不同意,米沙维奇夫斯基就觉得这有些过分。

  奥列格.巴克拉诺夫清楚国内电子工业技术水平,不引进,就只能等着坠机。

  这时候要面子,却让军方蒙受巨大损失,怎么能行?

  苏-27战机的缺陷严重影响到作战能力,就因为电子工业基础太落后。

  如果不增加天线直径、发射功率及接收装置,使得n001雷达体积过大,超重数百公斤,苏-27完善的结构设计跟气动布局不会做出更改,也不会未了减重在主框梁跟核心结构上打孔,让战机重心重新平衡,苏-27的作战性能会强至少一倍以上。

  电子工业基础落后,使苏联在很多领域研究投入的成本远比有着良好基础的项目更多,甚至进度也比西方国家慢不少。

  苏联宇航工业因为电子工业基础落后,卫星等使用寿命不久,只能不断发射弥补,否则不会消耗这么多成本。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