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1 轻工业品换飞机_重生军工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所以,这样的合作,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比如,卡列托夫斯基之前提过,需要大量的高度白酒……”

  另外一边有卡列托夫斯基等人去运作,谢凯一点都不担心。

  在现在搞不到苏-27、图-160以及伊尔-76军用运输机,苏联解体的时候,就难说了。

  “为什么不要安-124,那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运输机。可以运输各种重型装备,也是我们大飞机项目未来发展的方向……”白彦军问道。

  “太大,不适用。国内部队太穷,一小时上万美元的飞行成本,咱们国内的空军,用得起么?”谢凯问道。

  安-124飞机确实大,就连苏联,也不过刚完成试飞工作,还没有进行全面投产。

  搞到的可能性不大。

  “安-22跟安-26,这些性能太过落后,咱们国内已经有了运-8,没有必要去搞这些断了运-8的生路。”谢凯不是不想要安-124,无论是维护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太高了。

  搞回来,军方不要,卖不出去,他总不能当成自己的专机玩儿不是?

  那玩意儿,在不携带货物的情况下,航程可达15000公里,就是带上四十吨货物,也都能飞行上万公里。

  搞一架给自己当专机,那绝对是骚包的事情。

  问题是,飞一趟几十万美元,不是软妹币,太心痛了。

  “伊尔-76这样的最为合适,如果搞到,咱们可以改造成空中加油机或者性能更强的预警机。运十的狭长机体,虽然可以用来改造预警机,却没有伊尔-76那样容易布置。”谢凯的话,并不是胡说八道的。

  运十改造预警机的工作,一直在做,图纸设计阶段甚至即将完成。

  因为机舱狭长,内部布局设计花费了太多的功夫,结果导致设计出来的预警机很难达到理论性能空军的要求。

  伊尔-76更合适。

  “海路直接走乌克兰还是过挪威?”郑权明白了,谢凯的心,太黑。

  他总算知道了谢凯为什么如此受基地管理委员会的重视了。

  “乌克兰。我们必须重点经营乌克兰的关系。”谢凯舔了舔嘴唇,“一旦苏联解体,我们能在乌克兰得到最大的回报。”

  一想到乌克兰,谢凯就有些激动。

  中国的航母,最早就是来自乌克兰的瓦良格号。

  只是可惜,那些被欧美忽悠着销毁的图-160白天鹅,图-22m逆火轰炸机以及各种战略导弹,巡航导弹。

  到时候搞回来一些,卖给军方,也能发财。

  实在搞不到这些,退而求其次,搞一些技术,也是可以的。

  “苏联船舶制造业,核潜艇在俄罗斯本土,水面舰艇则是在乌克兰。我们国内的军舰制造,心脏病问题同样严重,所以……”谢凯卖了个关子。

  郑权明白了,掏出随声携带的小本子,在上面写了一些数字。

  “我们应该谋求的重点就是技术,只有有了技术,自己想制造多少,就能制造多少。光是装备什么的,再多也有达到使用寿命的那一天。”齐志远提醒着。

  搞技术,才更符合基地的利益。

  搞到装备,卖出去,赚再多钱,那也都是一锤子买卖。

  “当然,这是必须的。搞技术,甚至搞他们最顶级的人才,那才是我们应该干的。权哥,有机会,你得多接触他们的顶级技术人员,搞好关系……等到苏联不行了,就给他们开条件,或者由他们开条件。”谢凯最眼馋的就是苏联的顶级技术人员。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