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章 大兵云集(求订阅!)_水浒逐鹿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乱不堪的五代时期,武人造反的事,频繁发生,赵匡胤为提防武臣像他那样皇袍加身,创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国策,导致武将地位低下文人的地位无限拔高。

  文官领军,固然少有倚兵自重之心,但在安内的同时,也等于是自废武功,自寻死路。

  李衍自然不能干这自寻死路的傻事,但也不能不防武将造反,就算他们不造反,只是阴奉阳违,李衍也受不了。

  这就是李衍设立政治部和派政治干部下部队的原因。

  其实,政委等政治干部就是相当于是监军,只不过他们是团体,而且有组织、有信仰(相信只有李衍才能带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有指导思想——梁山政治部早在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时就成立了,至今已经成立了三四年,培养了很大一批优秀政治干部,也推出了比较成熟的政治思想(主要就是忠于李衍和崇拜李衍相结合),还有不少经过实践的政治推广手段(像忆苦思甜、学习大都督语录等等)。

  在政治部和大量政治干部的作用,必定大多数将士都知道李衍、心向李衍。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武将就是有造反或阴奉阳违的心思也不敢表现出来。

  另外,李衍接受了孙静等人提出的“军衔太简化了,可能不够升”的建议,又推出了勋章奖励体系。

  勋章,梁山的人都不陌生,早在成军之初,李衍就曾颁发过烈士勋章,这次李衍只不过就是参考后世的勋章奖励体系又推出了立功奖章(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荣誉勋章。

  总而言之,在汉城的这半年,李衍对梁山军动了大手术,为以后争霸逐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宣和二年六月,仁川港。

  蔡攸指着身后的几十艘大海船,道:“你要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全都在这里了。”

  蔡攸痛快,李衍也痛快,道:“古董字画和钱全都给蔡大人你准备好了。”

  双方顺利交割,完成了这笔交易。

  李衍想留蔡攸在汉城住几日,不过回去领赏心切的蔡攸直接就拒绝了。

  李衍觉得蔡攸以后没准还有用,毕竟现在还没跟宋国翻脸。

  而且,多亏了蔡攸,李衍才用一堆破玻璃、破香皂、卖不出去的古董字画、大贬值的铜钱和铁钱换了一大批人才和一大堆好东西。

  再加上,之前真有些对不住蔡攸。

  所以,李衍大手一挥,给蔡攸装了三大箱子土特产,维护了与蔡攸之间的“友情”。

  与此同时。

  童贯从西军中抽调出的十万精锐已经开到了东京城下。

  高俅不甘示弱,也将家底全部拿出,下令: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各携带本部一万精兵聚集在东京城下。

  宿太尉则领了圣旨出朝,迳直到宋江行寨军前开读。

  宋江等人忙排香案迎接,跪听诏书。

  亲耳听见朝廷向他们发出招安,宋江热泪盈眶,道:“某等众人,正欲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不过还请太尉宽限我等几日,待我等将老小家眷发送还乡,便整顿器具、枪刀、甲马尽忠报国。”

  宿太尉很好说话,再者说,值此关键时刻,也不好太过苛刻,所以给了宋江等人十天准备时间。

  报国心切的宋江,只用三天时间就将所有事情处理完,然后带着手下一百单八将、两万人马火速上京。

  ……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