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六章 不敢不慎重(求订阅!)_水浒逐鹿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北巡边使,到河北巡视边防,不久,又任命种师道为河东宣抚使,令种师道到河阳去接管李纲原来的工作。

  自从爱弟种师中战死于榆次之后,种师道便倍感老病惫甚,力请退休养病。

  赵桓于是免去种师道宣抚使之职务,令李纲接任。

  现在李纲已免职,赵桓又令种师道前去接替。

  重病在身的种师道,走到郑州,忽然病情加重昏迷了过去。

  醒来后,身边人都劝种师道留在郑州养病,不要再去河阳了。

  种师道轻叹一口气说:“念陛下临轩之语,忍不进耶?”

  从种师道的身体状况来看,的确不可再前往河阳治军。

  但为报答赵桓的皇恩,种师道强忍痛苦,勉力前行。

  抵达河阳之后,种师道日夜操劳,病情忽然又进一步加重,多次昏迷不醒。

  赵桓闻讯,急召种师道回京师治疗。

  种师道在河阳遇见金使王汭,见其态度十分傲慢,种师道判断金人很可能不久将大举入寇,于是抱病给赵桓上了最后一道奏疏,向赵桓提了最后一个建议:

  “金人顷邀金币安然北去,今若复来,是必集诸国大举,锋锐不可当。臣前计不听,青、沧、卫、滑既不宿兵,无篱藩之助。欲乞大驾幸长安,以避其锋。至于守御攻战,责在将帅,战斗事非万乘所宜任也。”

  种师道虽然病重,但头脑依然很清醒,对局势看得依然很清楚。

  如果赵桓采纳种师道的这个建议退至长安,北宋也许就不会猝然亡国。

  然而,不少大臣,尤其是主战的宰执大臣,却认为种师道这是胆怯,对其建议不以为然。

  种师道回到汴梁城后,因病情严重,不能入宫觐见。

  赵桓特派内侍带着御医前往种师道家中慰问。

  确定种师道真的病重了,赵桓才任命范讷为检校少保、宁武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接替种师道。

  此时,担任河北河东路宣抚副使的是,原宣抚使司参谋官折彦质,也就是折家目前最优秀的人才。

  不久之后,种师道忽然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有六。

  赵桓亲临祭奠,为之恸哭,下旨辍视朝五日,赐种师道衣衾、棺椁、龙脑、麝脐以入殓,赠开府仪同三司。

  种师道是北宋亡国前最难得最清醒的军事家,他曾多次给赵桓献策。

  一次是姚平仲劫营失败后,种师道建议:“今晚再遣兵分道劫寨,必在金人意料之外。就算仍不能取胜也不要紧,只要以后每晚都派数千骑兵去劫营,不出十日,金军必定遁去。”

  第二次是金军北撤时,种师道建议乘其渡黄河时袭击,不然,他日必为国之后患。

  第三次是出任河北宣抚使时,种师道建议朝廷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沿着沧、卫、孟、滑一线设防,集中优势兵力以防金兵。

  第四次是种师道临去世前不久,判断金人必将大举入侵,建议宋钦宗赶紧离开东京,前往长安,以避敌之锋芒。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种师道这些很有价值的建议,赵桓竟然一个也未采纳。

  种师道忧愤成疾而死之后,不少有志之士闻听噩耗,皆仰天叹息曰:天亦亡大宋矣!

  壮哉此翁,谋深气劲。终始一节,佑我三圣。百战之余,所料必胜。提师入援,贼詟威令。叠画良策,众莫之听。割地增币,丑虏益横。万里长城,恃为藩屏。倏嗟不禄,乱何有定。旌旗无光,兵民凄哽。余烈昭昭,方策独盛。

  …………

  抱歉,还是没能写上两章,明天一定尽量两章。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