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文官的忽悠_永乐之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王很快被押回京,决定流放云南。

  太阳温吞的挂在皇城半空,正对着武英殿。

  数名文官向御书房走去,给周王定罪。

  对于现在的朝堂,众官员如沐浴春风,没了洪武朝的寒风,是喜事。

  文官们摆着架子,在武英殿高谈阔论。

  大殿内堂,黄子澄和齐泰对坐饮茶,其中的黄子澄就是猪脚。

  黄子澄的意思是,让诸藩王上奏本议周王的罪。

  朱允炆有些心软,又很犹豫。

  “洪武爷在《皇明祖训》中说过,藩王犯事不经朝廷审判,需要陛下和其他藩王一同商议处置。”

  那朕倒想看看四叔的反应了,而且先通知他。看他会不会因此起兵造反。朱允炆望着两位心腹,淡淡道:“朕就照皇爷爷的祖训来吧。”

  这是个好办法,黄子澄望着齐泰,同意这一做法。

  朱允炆是想做个好皇帝,干一番为百姓的大事业,但是和朱元璋在民间阅历多年的老辣精明相比,是在是没有两把刷子。

  因为年轻,缺乏远见,也没有亲身感受过百姓的苦楚。

  一切只能听官员的说法。

  文官们推按油加醋,夹带私货,粉饰真相,骗的朱允炆团团转。

  今天,这群江浙文官又来了。

  洪武朝重视武将,文臣没有说话的分儿。

  建文朝可是文官的春天。

  大明律法中,文官不能封侯,六部尚书也只是六品。

  但新帝登基,第一天就把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提为从一品。

  修改大明律法七十三条。

  这群文官已经尾巴翘上天了。

  等朱允炆从内殿出来,这群文官围着朱允炆开始恭维。

  什么新朝建立,百姓恭贺,政策很好。

  能吹的话全吹了一遍。

  就连街上的舒克贝塔也不偷吃粮食。

  这话要是朱元璋听见,绝对骂文官虚头巴脑。

  朱允炆喜欢听,觉得自己拯救了天下百姓。

  撤销茶盐税司,放了刑部死牢的臭官员。

  聊了其他,文官就提江南的赋税。

  除了江浙地区,各地的赋税真是历史较低的。

  洪武二十六年有记载。

  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应天府,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征收米麦共686万石。

  其中,苏州,松江,湖州,嘉兴赋税高于其他地方。

  文官说先帝愤恨张士诚,所以故意这么做。

  但是,在洪武年间这几个地方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

  这重税并没有阻碍江南地区发展。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里读书人最多,朝中官员也最多。

  洪武年间许多贪官都是在江南等地。

  朱允炆登基,把这些死罪的都减刑对待。

  第二天在奉天殿。

  朱允炆说江南地区凄惨,赋税太重。

  有几个武将听不下去,觉得文官过于夸张,就辩解起来。

  “江南是鱼米之乡,粮食都是各地最多的。大明其他地方都不如江南,先帝这么做是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