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整顿九边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重的,毕竟永乐朝赐下的田地,就足足有数万亩之多,养活英国公一家怎么都够了。

  张辅虽然有私心,但也不是没有公心的。

  瓦刺与朝廷已经过了一手了,虽然脸还没有撕破,但是谁都知道太平的日子不会太久了,这个时候在军中掀起大案,动摇军心,逼近了再有几个边将投奔瓦刺,对大明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这其中的危险,张辅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皇帝。

  不过,在张辅准备入宫的时候。

  朱祁镇与杨溥再谈了。

  杨溥其实也暗示这个意思,这个案子要查,大查,但不能大办。

  朱祁镇却没有与杨溥说这个,而是说道:“徐晞从九边归来的时候,朕就准备整修边墙,只是当时时机不对。”

  “但是而今,朝廷渐渐从河北抽身了,就有财力投到九边之中了。这一次要兵部派得力的人手,将宣大给我好好测量一下,为将来修整边墙做准备。”

  杨溥咳嗽两声,说道:“陛下,朝廷连年大工,虽然周尚书竭力支持,但是国中储蓄不多,一旦有事,恐怕国库为之一空。以臣之见,莫过量入为出,这修边墙的事情,慢慢的来吧。”

  朱祁镇之前的财政政策,很有几分量出为入的做法。

  为了填补河北治水的财政缺口,才有周忱的上台。

  但是周忱上台之后,虽然颇有作为,但整体上财政走向都没有变化。

  朝廷之中,除却内库之中有千万两白银左右的积蓄,户部的太仓银库,与京仓粮库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进出出。

  周忱各种改革,只能维持了朝廷平衡。特别是废除开中法之后,周忱也将驰道提上了日程,第一道从北京到宣府的驰道已经在修建之中了。

  虽然一旦用驰道将北京从九边相连,朝廷调动粮食的耗损就低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朝廷的开支还能进一步压缩。

  但是这都是远景。

  眼前的问题是,朝廷刚刚不用支付一年八百万两左右的修河款。占据国家年入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款项。

  朱祁镇想要与瓦刺打仗的姿态,谁都看得出来,杨溥也知道,这一战即便朝廷不打,瓦刺也是要打的。

  所以杨溥也在准备战争。

  但是杨溥准备战争的办法与朱祁镇不同,杨溥准备战争的办法,就是存钱。

  杨溥是经历过永乐北伐的老人,他太清楚打仗,打的就是钱。所以在临战之前,让朝廷手中捏着更多钱。

  而杨溥的存钱办法,就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办法,量入为出,想要更多的结余,就砍掉其他的开支。

  杨溥的想法不能说错。

  但是这个想法满足不了朱祁镇。

  朱祁镇见证了海关银,盐税这两个开源的结果,故而他心中的心思更是放在开源之上,而不是节流。

  而且再怎么节流。有些事情也不能省的,比如朱祁镇想修的边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