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草原上屯兵消耗太大了。即便占据了整个草原,也不过是有了一块源源不断流血的伤口。

  但是朱祁镇是决计不肯的。

  不平定北方边患,朱祁镇哪里有精力做别的。

  大部分文官从骨子里并不喜欢大打的。支持对外强硬,那是政治态度,但是真要支持一场持续几年的大战,那就是脑残了。

  朱祁镇这几年对军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即便知道九边不干净,从朝廷拨下去的钱,中间绝对被过了一道守。一百万两能发挥出八十万两的效果,就算不错了。

  但是朱祁镇依然往军费之中砸钱。

  在正统初年,朝廷向九边的协饷还没有固定制度,最多一次没有五十万两,更多是希望九边士卒屯田自足,还有开中发的接济。

  而今朝廷对九边的拨款重视已经超过二百万两,粮食也有近二百万石之多。

  至于粮食,这是因为废除开中法。周忱填补的窟窿。而在此之外,户部还费了近五十万两,修建从北京到宣府,从北京到大同的驰道。

  而今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是已经在运输粮食上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户部周忱已经提出了九边驰道工程了。

  也就是沿着边墙,从辽东到甘肃,铺设一条驰道。朝廷就可完成坐镇北京,控制九边。当然这一道驰道,应该还有很多支线通向内地。

  只要完成之后,周忱估计能节省大半以上的用费。

  但是造价,却是杨溥看了都头疼的数目。

  更不要说,兵部徐晞主持的九边修缮工程。虽然而今仅仅在宣府,大同,还有北京周边,但是徐晞已经报上了八十多万两了。

  杨溥一瞬间有一个种感觉,那就是当今这位皇帝,根本不知道继积蓄吗,盐税固然征收了不少。但是按朱祁镇这个花法。

  恐怕一点结余都不会有。

  这或许就是财政观念的问题了。

  在朱祁镇看来,内库之中躺着一千万两,而北京与天津粮仓虽然频频被调用,但是总数没有低于一千万石上。

  有这么多储备已经足够了。

  在财政之上,只需平衡,小有结余,就是非常健康的财政了。

  但是杨溥却是受不了这种花钱的办法,几乎要将河北治水工程之中省下来的钱财,全部砸在九边之上。

  杨溥更是明白,朝廷这样的财政倾向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当今这一位想打的,并不是太宗皇帝一般扫北之战,规模恐怕要比扫北之战更大。

  原因无他,单单已经砸进去的钱粮,已经足够太宗皇帝走一趟漠北了。

  这些钱粮也并不是没有成果的,成国公已经上奏了,在上阳河再建一座城堡,这一座城堡在宣府与大同之间,也在边墙之外。

  也就是在皇帝压力,还有财政支持之下,军方已经开始着手一步步将当初放弃的地方,重新纳入大明的统治之下。

  而在皇帝的眼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