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识,就能清楚看见漏洞。

  无他,这十五个字,背后的一套逻辑,应该是荀子的法后王。具体的说,就是后世之明君,也就隐含着历史是进步的,今胜于古的逻辑。

  但是这与而今儒家动则上古先王之治是矛盾的。

  这还是一大题目,其他问题,更是各种都有。朱祁镇都数不上来的。

  朱祁镇心中暗道:“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大儒啊。”

  这一点上,朱祁镇有自知之明。

  他缺乏在儒家的话语权之下,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便这一套理论体系,也是他受过很多人多多少少的影响。

  比如我国天天说的建立小康社会,和朱祁镇而今所提到了小康世,是一个出处。

  其实公羊学派在清末有过一次复兴,代表人物就是康有为。他那一套革命思想,就是公羊传为根基的,将公羊传之中的三世说《礼运大同篇》结合起来。

  当然了,朱祁镇觉得是自己的独创也不能说不对。

  毕竟朱祁镇穿越之前,也没有详细的研究过康有为思想。只是有些思想是相互渗透的,就给朱祁镇留下了印象。

  这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当然了,即便是同样的学术路径,同样的学术逻辑,不同的人来表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三世说加《礼运大同篇》,双方逻辑与从侧重也不会相同的。

  这一套思想,本身就有自己的不完善之处,放在康有为那个时代,自然是落后于时代的,但是放在朱祁镇这里,却有其先进性。

  虽然而今这只是一个框架。朱祁镇毫不担心,能不能填满他。

  翰林院是做什么的?不就是用来做这个的吗?

  其中各种漏洞让他们补就行了,无非是找人的时候谨慎一点,非心腹不可用。

  朱祁镇随即面对更大一个问题。

  这一套理论虽然仅仅是框架。但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几乎可以照搬后世一些理论,全面建设小康世。

  虽然听起来有些滑稽,但是理论上并没有问题的。

  而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一套理论成为大明官学,将理学给踩在脚底下。

  这才是问题所在。

  理学从唐末发端,宋代完善,元代发展,可以说深入人心之中,影响力很大,特别是在仁宗之后,已经变成了官学。

  朱祁镇想将理学掀翻在地,不仅仅要用政治手段,也要收揽大儒。想办法用堂堂正正的手段将理学给压下去。

  但是学术界,是朱祁镇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

  朱祁镇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不过,对于朱祁镇来说,这都不是问题所在。毕竟最大的难题终于解开了。剩下的事情即便是困难,但也不至于没有思路。

  更重要的是,朱祁镇有一套理论,却招揽盟友了。

  毕竟朱祁镇这么多年挑选大臣,凡是能到六部内阁这里的,其实都是有一点政治底线的。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