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6章 草原常见病_在下,中医黄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风气胜的称为行痹,寒气胜的称为痛痹,湿气胜的称为著痹。

  也就是说黄帝内经认为痹症的发生与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有关系的。

  《金匮要略》对于痹症更是有详细的分类和治疗经方。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说的是湿痹,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或有肿胀,手足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为湿兼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是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在潮湿环境工作的人是最容易得湿痹的,比如北方地区浴池的搓澡师傅。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这是风痹,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质淡,苔薄白或薄腻,脉浮或浮缓。

  病机为风兼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是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这是寒痹,临床上肢体关节的疼痛表现为,疼势较剧,痛有定处,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遇寒痛甚,得热痛减;口淡不渴,恶风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为寒兼风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像东三省的寒冷地区,风湿性关节炎多以寒痹为主。

  然而,由于草原的特殊性质,草原牧民的风湿性关节炎,往往会出现风寒皆有的证候。

  至于热痹,在临床上肢体关节疼痛表现为,活动不利,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多兼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安,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浮数。

  病机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治法是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治疗可以用白虎汤加桂枝汤。

  至于某医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他们可不分什么证型,一律使用他们的万能的抗生素和激素药,常用的药物就是青霉素、红霉素、泼尼松、地塞米松。

  简单粗暴的治疗方式,难怪能把一个风湿病治疗成第五大绝症。

  黄素松开手:“伸出舌头,我看一下舌苔。”

  中年人伸出舌头。

  黄素指着患者舌头对李燕解释道:“正常风痹证、寒痹证的舌质都淡,你看患者这舌质是略红的,在看舌苔依旧是白薄苔,而没有变成黄苔,这就是虚火的表现,正好和患者的滑脉对应上来了。”

  李燕盯着患者的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