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征_抗日保安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他的能力已经渐渐跟不上特种部队建设的脚步了。

  郑卫国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给他换个位置,事实也证明四分区司令员的职务更加适合他。张长贵率部抵达津南地区之后,迅速打开了局面,兵锋直抵海河南岸,让天津驻军大为惊恐。驻屯军旅团不得不紧急收缩,全力守卫天津,把郊区的防务都交给了伪军。这样一来就达到了调动日军的目的,63军可以放心大胆的北上了。

  七月下旬冀中滹沱河畔,数面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近万大军正整装待发。这是即将开拔北上的63军。这次出动的部队包括六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另有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特务营各一。

  为了保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在63军出发前,郑卫国特意下令从97军和53军各抽一个团跟63军新组建的两个团对调。一来可以加强63军的实力,二来,顺便完成了“全面交流”的第一步,加快了第四十一集团军的融合。

  与此同时,冀中行署也紧急征调了一批物资,保障了63军的后勤需求。在根据地军民的齐心努力之下,这支英雄的部队终于踏上了通往冀东的征程。

  关于行军路线问题,参谋部原计龗划是打算让63军从蠡县东进,到河间城再沿平大公路(即北平到大名,是当时河北重要的交通线)北上。这条线路路况好,行程短,能在最短时间杀入冀东。

  但最龗后进行综合评估时,周参谋长还是决定放弃原计龗划改走滹沱河。主要是因为后勤的原因,走陆路就必须征集大量的马车和民夫。如果有河流的话就要简单得多,大部分物资都可以放在船上,部队只需轻装跟进就行了。即安全又便捷,这也是古代行军经常依河而行的原因。

  当时的滹沱河水量流沛,是冀中通往天津最重要的通道之一。民国时期有人曾描述说:雨季水势一望无际,旱季沙洲浅滩罗织,沿河渡口轻舟横渡,上下游则风帆相济。河中船舶500有余,往来于正定高家营、深泽乘马等码头。

  晨曦夕照时,滹沱河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行业繁多、铺面林立、热闹非凡。河内鱼虾鳖蟹成群,水面天鹅鱼鹰游弋,两岸飞禽走兽栖息,河滨之地绿草繁茂、间杂牛羊……

  郑卫国此时就被这安宁详合的景象给吸引住了,忍不住赞叹道:“多美的风景啊!就算是为了这一方热土也不能让鬼子在此地横行。”

  周参谋长点点头说:“是啊,总司令!滹沱河自古有名,南宋文天祥丞相曾在此地吟诵道: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注:这是文天祥《滹沱河二首》里面的句子,道出了诗人对历史运行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无奈。

  郑卫国笑道:“诗是好诗。不过后

  请收藏:https://m.56e.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